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造船產業特性探究 - 工匠管理與科層管理之比較研究

造船產業特性探究 - 工匠管理與科層管理之比較研究

台灣遊艇業者在歷經技術演進和產業升級後,逐漸擺脫過去中低價位的中小型船舶市場,轉而朝向附加價值更高的大型客製化遊艇發展;然而,過去小型制式遊艇的大量造生產模式與現今大型客製化豪華遊艇的造管理模式,有何異同?

本篇援引『科層管理與工匠管理之比較研究』一文,內文主要摘錄自美國社會學者Arthur L. Stinchcombe著作 [Bureaucratic and Craft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written by A. L. Stinchcomb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 p168-187.],藉以探討此二生產模式之差異。(註:原文作者[黃瓊慧]為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95/博士)


一、科層管理(bureaucratic administration) 與 工匠管理(craft administration)

欲比較科層管理工匠管理此二種管理模式的差異,可以大量生產制度與象徵單位生產的營建業,以代表理性組織的科層結構特性為比較的基準,討論上述兩種組織所具有的理性特性。

大量生產組織之工作過程事先規劃的要素有:
1.在特定的區域完成特定工作
2.工具、原物料及人員依工作地點的特性做最有效率的安排
3.操作完成後,其移動的路線安排
4.特殊操作時程的安排
5.特殊操作檢查的準則

營建業中,所有工作過程的特性是依據知識經驗創造的技術原則來管理員工
而專業勞工角色規劃工作的集中化導致營建業溝通系統的簡化,但溝通系統的簡化並沒有減少行政管理職位的人數。
在不同的製造業中,行政管理人員的比例並沒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其內部溝通系統卻存在著廣泛的差異。具有特殊溝通過程地位的權威結構可以稱為科層結構。




表一及表二說明了大量生產組織及營建業的相異點,現依序說明如下:

表一是以1950年代美國製造業行政管理人員的比例比較兩種組織,而計算此一數字可以瞭解這兩種組織的溝通方式有何不同。
顯然的,製造業中所有行政管理人員的比例一般皆大於營建業。
所以,在大量生產組織中非常依靠行政管理人員做溝通,而且溝通是有正式結構的,溝通是專業人員間的溝通;
而營建業溝通的內容是產品的設定及價格,而此兩者是包含在契約之中的。

在表二中,是1950年代美國不同的製造業專業高階行政管理人員的比例,以受過特殊教育的專業化水準來表現這兩種組織的差異。
在大量生產制度中,工作流程的規劃及工作評等都是有標準的及由專業化的幕僚進行。
而在營建業中,則是分散到各工作階層,由企業家、工頭、熟練工完成技術及經濟決策。

營建業與大量生產業在溝通流程、命令與領導職權上有所不同:
大量生產中,產品及工作流程都是由中央控制的,而且精細的溝通系統是建立在直線及幕僚單位。故易產生僵化,員工的應變能力也相對來得弱,適合在長期穩定的環境
而在工匠管理體系中,較具彈性、充分授權,以工人的專業化訓練替代精密的集中工作規劃,這是因為缺乏行政管理人員及管理中心做溝通,並且缺少專業人才做規劃工作。


二、科層化與變動性(variability and bureaucratization)

科層化處於長期穩定的環境,在營建業中缺乏科層管理是由於營建業面對較不穩定與彈性的環境。營建業管理的工作流程變動來源主要的因素如下:

1.工作量與商業循環中產品組合的變動
2.工作量與產品組合季節性的變動
3.地理範圍太小的限制
4.特定的位置(site)限制

交易契約的邏輯已發展如下:
1.在專業勞工下,達到最大效能的效率性
2.應用至不同的單位,專業勞工仍達到最大的效能
3.維持專業工作與協調人員的調度需以監督方式為之

營建業中,操作人員的專業化是有效的,因為科層管理依靠的是穩定的工作流及所得,而營建業則具有經濟上相對不穩定的特性
管理組織的科層化表示有正式的溝通管道,故能以檔案及行政管理人員管理。
重複性的溝通及資訊處理只有在專業化資訊處理結構的間接成本是高的情況下才是經濟的
大量生產體制之中,可以說管理結構是穩定的,這也科層化的原因

而若行政組織所面對的是不穩定及變異時,一如營建業,如果用行政管理人員的方法則溝通聯絡就不經濟了。
營建業中,因為緊密的依賴地區市場的變化,使得科層化的發展變得非常的不經濟
作者認為營建業中科層化不明顯的原因是不穩定性。不穩定性的來源為景氣、季節雇用及地區性市場的特性

與科層組織相比較的話,操作人員的專業化對營建業而言是便宜的管理組織。
第一,科層與專業化是兩者擇一的:
(a)在大量生產體制之中,決策與工作階層無關,溝通是科層的。在營建業中,決策是由工匠文化、社會化及由工作水準的群體所完成
(b)營建業的管理階層在溝通結構上出現差異:相對缺少行政管理人員及專業人員。
(c)營建業中合法性的溝通:契約內有工作的目標設定及價格,但沒有工作指導,因為已經包含在工作人員的專業之中。
第二,科層的選擇對營建業而言是昂貴而且無效的,因為營建業的不穩定性會使科層組織缺乏效率。

營建業是垂直分工的、契約承包的邏輯是在於有效率、專業化勞力到達其最大水準及由承包商監督、營建業者可以經由轉包的方法得到彈性及減少監督成本

科層組織是理性管理的一種型式,然而工匠生產是非科層的,在營建業中,責任是以契約經由固定的方式分配的。主要的不同點在於:
(1)並非因為管轄權及職權的原因,我們才稱為具有科層的特性,而是因為在管理系統中的規則性及連續性。
(2)層層節制是依靠穩定的溝通結構。
(3)溝通的穩定結構(檔案)可以認為是穩定溝通管道的指標。

連續性(continuity)階層(hierarchy)檔案(files)是相關的,特別在大量生產的管理之中,而在營建業中並沒有這種現象。而穩定的管轄權責任職責則是在兩種生產制度中都有發現的,但此三者與前三者沒有什麼相關性

科層與非科層理性管理共同的特性如下:
1.組織中的角色是與家計角色是分離的。
2.理性管理依能力分配工作,要求有証照、訓練及考試等。
3.用金錢當成報酬衡量的標準是相同的。

一般而言,科層管理的特性包含穩定、有規則、溝通管道與持續相同的職務形態
(1)檔案量上升則行政管理人員數量上升。
(2)階層是命令-建議式。
(3)專業的承諾是對組織。

科層制度是理性管理的次型式,理性管理要求工作的管理是經由經濟及技術標準,並且要求:
(1)工作角色及家庭角色的差異化。
(2)達到一特定標準績效來衡量是否能發展成為志業。
(3)工作的配置是看是否達到工作要求的標準。
(4)穩定合理的溝通方式。


三、結論

茲將大量生產產業與營建業的比較整理如下:


工匠生產,作者用營建業為代表,實是單位生產的一種代表型式,也是生產制度中延續生命非常長久的
大量生產模式則是工廠制生產成形後所衍生的生產方式

本文具有比較管理的意涵,針對大量生產的製造業與營建業的行政管理方式做了一些比較,包括工作過程的規劃、溝通系統及行政人員的比例等都不相同。
導致了大量生產的製造業其管理方式適用科層體制管理 (buraucratic administration)而營建業則適用於工匠管理(craft administration)。
說明了不同的產業別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實有情境管理的概念

最後,補充Stinchcombe研究美國製造業和建築業中不同技術的某些特徵概況如下:

出處:A. Stinchcombe所著之《比較經濟社會學》


<<本文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